首頁 » 周公解夢 » 解夢文化 » 夢是現實的預兆、延伸

夢是現實的預兆、延伸

夢是現實的預兆、延伸

睡眠是人類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人一生中有1/3的時間在睡眠之中度過,在睡眠中,總會有夢相伴。那么,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夢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其實我們的夢與快速動眼睡眠有著密切的聯繫,快速動眼睡眠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色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腦橋的刺激、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痹,夢大多發生在睡眠的這一階段。夢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睡眠階段中,不過比較少見。絕大部分科學家相信所有人都會做夢。因此,如果一個人覺得他沒有做夢或者一個夜晚中只做了一個夢,這是因為他關於那些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這種“記憶抹除”的情況通常發生在一個人是自然緩和地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經過慢波睡眠期而進入清醒狀態。如果一個人直接從快速動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話(比如說被鬧鐘叫醒),就比較可能會記得那段快速動眼睡眠期所做的夢境(不過並非所有發生在快速動眼睡眠期的夢都會被記得,因為兩個快速動眼睡眠期之間會插入慢波睡眠期,那會導致前一個夢的記憶消失)。

夢,是一種意象語言。這些意象從平常事物到超現實事物都有,事實上,夢常常對藝術等方面激發出靈感。夢,也是一種主體經驗,是人在睡眠時產生想像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通常是非自願的。一般我們把研究夢的科學稱為夢學。

經過研究,真正的做夢只有在人類身上被直接證實發生過,說明夢是人類所獨有的,通過對夢的解析,能夠對人的境況進行解讀,甚至能夠揭示未來。那么,為什麼人會做夢?從現代心理學上講,不同的心理學理論有不同的回答。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夢是壓抑到潛意識裡的衝動或願望的反映。生理學觀點認為,夢的本質是我們對腦隨機神經活動的主觀體驗,可能是由某種刺激引起一些神經細胞活動的結果。認知理論則認為,夢的功能是將個體的知覺和行為經驗重新編碼和整合,是延續清醒時的認知過程。也就是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理論,都明確地指出這一點:夢是現實的延伸。

為什麼這樣說呢?先看一則夢例:

我貼在被抬起的某一物壁上,我發現它原來是一輛抬新娘的白色轎子(這個轎子實際上是我在某個電影裡看見過的)。我被一層白色塑膠薄膜掩蓋著,因而沒有人能注意到我,但我卻能從它的下面看見一個穿著白色衣服的男人正抬著轎子。我試圖從薄膜里走出來,但又怕被發覺。我努力地掙脫著,但並沒有感到轎子的震顫。這時我停止掙扎了,既然是新娘在轎子裡,我何嘗不可以聽聽她的聲音呢?於是果然聽到一個女人低沉的哈欠聲。突然,我看到前面有飛快行駛的貨車迎面開來,抬轎子的人好像沒有看到似的,一直向前,我拚命掙扎,然後就醒來了。

夢者解析道:“這個夢可能與我下午觀察街道上的機動車輛有關。下午交通擁擠時,街道上竟有20多輛汽車被迫停下來。做夢時,我多次醒來,但一經入睡又繼續做夢,長時間地處於半睡眠狀態。”

很顯然,在這個夢裡有三個逐步複雜的聯想系列信息流。

夢者把“機動車輛”聯想(轉換或改裝)成抬新娘的轎子(夢中的轎子實際上是對機動車輛的歪曲反映),它們之所以能產生聯想,可能是因為處在意識缺乏判斷力的情況下,“機動車輛”和“轎子”都屬於“車”這一潛意識信息流系統,雖然這兩種“車”無論在外形還是在用途上都有很大的區別。

當機動車輛被轉換成轎子之後,夢便與這一小系統內的潛意識信息運動有關了(如果沒有發生這種轉換,夢者就有可能夢見他在那天下午經歷過的事),於是便出現(抬新娘的)轎子→抬轎子的人→新娘以及這一過程與夢者的關係。

在潛意識信息流自然運動的同時,做夢者自己也加入了夢的內容中。夢者“意識”到轎子的存在→“我”的不光彩的角色使夢者感到害羞→自己的掙脫和懼怕被發覺而感到“相對靜止”→想接近新娘因而聽到新娘的哈欠聲→夢者想擺脫這種處境,所以臆想了貨車撞上來。

經過上面的剖析,可以看出,夢的來源是現實生活的記憶,夢是現實的延伸。

人的大腦存儲的各種信息就像是地上的很多小紙條,如果這些小紙條與一些較大的作用力同時存在的話,就必然會產生運動;當人們睡覺時,大腦內的各種情緒和其他能量並沒有消失(主要是偵測外界的危險),就自然會帶動大腦內的信息;而大腦中的很多信息都是互相聯繫著的,那么就像是一個鎖鏈,提起了一端,另一端也會被提起,所以就引發了各種情景的夢境。

引發大腦能量運作的觸發端是不同的,主要分為:外界觸發端和內心觸發端。

外界觸發端主要是睡覺過程中,身體感受外界的各種信息。

比如,當床鋪比較熱的時候,比較容易夢到“火”或各種“熱源”;當旁邊響起輕微的“警鈴聲”時,容易夢到“救火車”、“救護車”或“警車”等;當旁邊有人播放“救命”的喊叫聲時,就比較容易夢到“逃命”的場景;當全部加在一起,將會夢到“火災”,而人不久就會被惡夢所驚醒,以此來避免各種“災難”。

內在觸發端包括身體的疾病或舒適感,還有各種日常的思考、情感、喜好等。

比如,人們有各種疾病時,經常會出現惡夢,以及各種生理因素所導致的夢境。人們在睡前情緒激動或持續思考等,就容易做一些相關的夢,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夢境很多時候與人日常的喜好有關,所謂“好仁者多夢松柏桃李,好義者多夢刀兵金鐵,好禮者多夢籩豆,好智者多夢江湖川澤,好信者多夢山嶽原野”。

除了觸發端之外,還有記憶這一夢境來源。在上述的夢例中,“抬新娘的轎子”來源於現實觀察的機動車,這說明,最近發生的事情是夢的材料來源。經過眾多科學家的探索,人們發現夢的來源有以下四種。

(1)一件最近發生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直接表現於夢中。

(2)幾個最近發生而且具有意義的事實,於夢中凝合成一個整體。

(3)一個或數個最近而且具有意義的事情,在夢中以一個同時發生的無足輕重的印象來表現。

(4)一個對做夢者本身甚具意義的經驗(經過回憶及一連串的思潮),而經常在夢中以另一個最近發生但幾乎沒有關係的印象作為夢的內容。

由夢的解析,可以看出夢中某一成分,往往就是最近某種印象的重複出現。而這成分很可能是與真正引起夢的刺激(一種重要的,或甚至並不太重要的)屬於同一個意念範疇內,也可能是來自於一個較近的意念。

既然夢的來源是現實生活的記憶,為何夢中的景象是如此虛幻,經歷的事情多半也是有悖於常理的呢?其實,夢雖然來源於現實記憶,但是在夢中,潛意識對記憶進行了置換和聯想,使真實記憶呈現為夢中的幻象。上述的夢例,就是因夢者對堵車的聯想而產生的。

夢雖然缺乏理智性,不符合日常生活中的一般邏輯,但它並不完全是雜亂無章的,有些夢,不僅有一定的“情節”,而且還是具有一定順序的“聯想”。對夢境狀態下的想像力問題的研究歷來眾說不一。實際上,人在睡眠狀態下,有深度睡眠也有淺度睡眠,人的意識受到抑制的程度是有高有低的。夢中,人還是有一定意識的,可以進行一些邏輯思考和判斷(因為這樣可以更好的避開危險)。當人從睡眠到覺醒的逐步過渡中,存在著一種低級的潛意識狀態下的想像力。這種想像力,就是人的夢奇幻迷離、千奇百怪的原因。

夢境狀態下的想像是一種微弱的低級的理智活動,它與睡眠的深淺度有緊密的聯繫。這種低級的想像力是人在夢中所能擁有的最高級、最複雜的能力,它一般出現在睡眠的生理機制對人意識的抑制力處於最弱的時候,即容易覺醒的時期(當然這是指有夢睡眠時期的淺度睡眠,相反在無夢睡眠時期,人雖然容易醒覺,但不一定有夢,更不一定有夢中的聯想力)。這裡講述的夢例就是做夢者在半睡眠狀態下產生的,一旦睡眠加深,睡眠的生理機制的抑制力就會增強,微弱的想像力也就會自動消失。夢中的自我感也會大大削弱。

上面提到的夢例還有一個令做夢者意想不到的後續:數天之後的深夜,他目睹了夢境的再現——就在街道上,疾馳的貨車撞上了一架白色的小轎車。後來人們調查發現,貨車司機因為長途奔波,在當時打起了瞌睡。

夢,預兆著未來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