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星學的歷史與發展
占星學的歷史與發展
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古老的蘇美爾人和巴比隆人將晚上星空視作神的預言。在地球上看星空,可以看到各顆星星都保持著自己與其他星星的位置關係,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都可以認出每一片由星群所組成的星座。人們以神話中的人、動物和事物對這些星座進行命名,比如Hercules(英仙座)、Pegasus(天馬座)。每一個星座中的星群都如一個團隊般的統一運行。
除了這些星座星群外,還有一些更亮的星星以不同的速度運行,它們被稱為行星(Planet)。這些行星以一定的軌跡運行,這些軌跡被稱天文學家為“黃道(ecliptic)”。黃道被12星座群切割成12塊區域,這些區域被稱為黃道十二宮(zodiac),zodiac源於希臘文字zoidiakos,意為動物記號的圓圈。由於古代沒有高倍數的天文望遠鏡,所以古人僅僅將七顆看得見的星星命名為七大行星,它們是: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後來,一些天文學家如哥白尼(1473-1543)提出太陽和月亮並非行星,太陽是恆星而月亮僅僅是一顆衛星,此外行星也不止這些,還有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是古人並不能看見天王星和海王星,因為它們無法被肉眼看到。另外,直到後來哥白尼對太陽系做了更精確的觀察,人們才知道各個行星並非圍繞地球轉,但在這之前,人們都認為太陽、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是圍繞地球轉的,且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古人將七行星視為天上的統治者,這些行星也分別的被視為神。
從公元前1795年到175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被巴比倫國王漢摩拉比統一。在這之前人們是以一種夜觀星象的方法來進行預言式的占卜,在那段時期後第一篇占星學文章發表,第一篇占星學僅僅只是關注於王國與國王的繁榮與安定,但公元前600,占星學家就開始製作個人星盤圖了。當時要完成這張星盤圖,占星者首先要畫出12星座的位置,12星座的位置為360度的黃道中每30度一個。然後這張圖就能顯示出當一個人出生時每一個行星之神的位置。這張星盤圖能夠用來顯示一個人的性格特徵以及預言他人生中需要面臨的挑戰。後來,占星術從美索不達米亞傳播到印度和埃及,後來傳到了波斯、希臘和羅馬。
古希臘對占星術的意義作出的加強,雖然也有個別希臘哲學家對地球是否靜止不動存有懷疑,但大多數希臘人都接受了這種說法。在他們的理論中,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並且是靜止不動的,七顆行星皆環於地球運轉。七顆行星的每一顆都被認為連繫著一個巨大中空的球體內,以地球為中心環繞運轉。以地球為最內由內往外依次是月亮、水星、進行、太陽、火星、木星、土星,最外一圈包圍水晶球體的則是黃道十二星座,而黃道十二星座外面則是神的居所、亦稱天國。古希臘人認為,每一個人的靈魂都是從那個天國而來,靈魂從天國啟程出發到達世俗地球,需要經歷黃道十二星座地帶,在經過黃道地帶時的時間就決定了你會經過哪一個星座(比如11月6日所經過的就是天蠍座),然後再一一經過每一顆行星的地帶,每一顆行星就如一級一級的階梯一般通向最裡面的地球,而當靈魂經歷每一片行星地帶時,每一顆行星都會相應的賦予靈魂一種特質,這種特質就構成了靈魂抵達地球後寄居於肉體所表現出來的人格特質。這就是傳統的七美德與七宗罪的來源。而我們所繪製的星盤圖則是將靈魂的這種旅程像反映出來,像地圖一樣的展現出來。
在公元二世紀,古希臘占星學家、數學家Ptolemy(托勒密)生於亞歷山大時期的埃及,當時的埃及是希臘的一部分,托勒密為宇宙創建了一個簡潔明了的結構圖,他寫了Tetrabibleos,Tetrabibleos是現代占星學的基礎,tetra意為四,Tetrabibleos意為四書,同時也畫了一張“七階行星圖”。托勒密的這種宇宙結構圖成為了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標準圖,直到1543年才被哥白尼的學說所取代,不過哥白尼的學說在十七世紀之前並被未被世人接受。雖然現在的占星者們不再相信古希臘的這種宇宙理論,並且在星盤圖中加入了除了上述行星以外的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冥王星在2006年之前還算一顆行星),除此之外,現代星盤圖與古時沒多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