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姓遷徙
商、周、春秋、戰國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躍在河北、河南和山東等北方地區。漢晉南北朝時,宋姓已經播散於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時期,宋氏已擴展到四川、廣西、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尤其盛興於陝西地區。清初進入台灣省。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約有88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陝西為宋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宋姓總人口的19.4,占陝西總人口的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陝西、河北、四川、河南,這四省宋姓占宋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於山西、浙江、山東,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國形成了秦川、冀豫兩個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區,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約有5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7,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長是負值,600年中宋姓人口淨減少了33萬,是中國常見姓氏中減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群體首先應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區姓氏,自然受到最慘重的損失。山東為宋姓第一大省,約占總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江西(15.3)、浙江(13.5),這三省的宋姓大約占宋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於山西、江蘇、河北,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餘年,宋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東南、南方遷移。南方宋姓在這600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全國重新形成了魯冀、贛浙蘇北南兩大塊宋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宋姓的人口已達972萬,為全國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81。從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萬激增到近972萬,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約占宋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黑龍江、安徽、江蘇、湖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4。山東居住了宋姓總人口的15,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的1.6。全國形成了魯冀豫、四川、黑龍江三塊高比率的宋姓區域。在這近600年間,宋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向西南、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當代宋姓的分布頻率
宋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山東東部、江蘇北部、黑龍江、遼寧大連地區、四川成都地區,每平方公里的宋姓人口達到3.3人以上,有的地區高達7人以上。宋姓分布密度示意圖(見彩圖5.2.4A)表明:密度最高的(3.3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9,宋姓人口大約214萬;2.2-3.3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9.8,宋姓人口大約249萬;1.1-2.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24.3,宋姓人口大約356萬;0.1一1.1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0,宋姓人口大約146萬;不足0.1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21,宋姓人口大約7萬。宋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彩圖5.2.4B)表明:宋姓在華北、四川和東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宋姓在山東東部、黑龍江、吉林東北部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最高,在1.4以上,有的達到2.5以上,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5.6;山東西部、晉冀豫、陝甘寧大部、蘇皖鄂川大部、遼寧、吉林西部、內蒙古中和東部,宋姓頻率在0.7一1.4,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8;雲南、貴州北部、四川東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灣東南部、青海東部,宋姓頻率在0.35一0.7,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區的頻率不足0.35,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47,其中頻率不足0.1的地區占了28。
血型分布特徵
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305萬,占31.3;A型276萬,占28.4;B型297萬,占30.6;AB型94萬,占9.7。宋姓總人口972萬。
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北東南、四川成都地區、黑龍江、遼寧大部、吉林是宋姓常見的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14.7,宋姓463萬,約占全國宋姓人口的47.6。O型142萬,A型130萬,B型144萬,AB型47萬。
華北大部、四川其他地區、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陝甘寧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24.3,宋姓356萬,約占總宋姓人口的36.6。O型112萬,A型102萬,B型109萬,AB型33萬。其他地區為宋姓分布較少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61,宋姓153萬,約占宋姓總人口的15.8。O型51萬,A型44萬,B型44萬,AB型1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