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族譜
何姓家譜介紹
修牒
何姓人視譜牒如生命,一向重視纂修家乘譜牒。我國最早的譜牒是記載黃帝以來至春秋時期譜侯大夫的姓氏、世系以及都邑的《世本》。接下來有《帝王譜》,《志氏姓》等較早的譜牒。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門閥士族統治的時代,注重門第尊卑,強調血緣關係。官必有譜狀,家必有世系,出者徵簿狀以查官次,處者則考世系以辨本支。官方有專門管理譜狀的譜局。上行下效,廣修家乘譜牒一時蔚然成風,歷隋唐以至宋代,以綱常名教為內容的儒學的倡導與發展,與之俱來的是修撰家乘譜牒的昌盛和高漲,並且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和文化傳統,一直沿襲延續下來。
我國歷史上的譜牒文獻可謂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但由於時代表達,管理不善,自然災害,匪禍戰火的毀壞,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古代譜牒已經不多了。
何姓的家乘譜牒流傳至今最早的也是漢代的《何氏家傳》以及《廬江七賢傳》,卻也只是書目卷數而已。
宋代以後,宗族家庭觀念更加深入人心,修譜、續譜,合譜高潮一浪推過一浪,加之印刷技術、造紙技術的進步,撰修族譜在尋常百姓中已不少見。尤其是明清直到民國,越來越多的族譜被保留下來。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何姓族譜規模最大,體例相對完備的要數20世紀20年代修撰的《廬江郡何氏大同宗譜》了。其中記載了全國11個省市,152支何氏宗系的譜牒世系及相關內容。上海圖書館藏有135種何氏族譜。國家圖書館以及四川、河南、陝西的有關部門及個人也都收藏了不少何姓的譜牒文獻。
家乘譜牒是一個姓族根之所系、情之所系,無數的族中先賢,在族譜文獻里可以生動形象地鮮活起來,他們可以先知生者來者自己族姓的來龍去脈,過去現在和未來。像所有的姓族一樣,何姓族人也無不把修撰家乘譜牒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續,無不把家譜文獻看得比生命還都重要。
魏晉以來特別是宋明以後,何姓人特別關注族譜的修撰工作,續族譜明世系往往成為幾代人薪火相傳的事業。
尋根敬祖,修撰譜牒又往往成為何姓人生命紉性,人生動力之所在。早在明清時代飄泊海外的何姓先人就不懼路途的遙遠艱險,回到故鄉抄寫族譜,捧回祖先神位,設壇奉禮,以厝置他的漂蕩無依的心靈。
因此,何姓人對待族譜的心態表現是極強的內向性和保守性,他們的族譜,一般情況是不向外人宣示的。
尊崇敬祖,敦親睦族,揚善勸惡,光大門庭是撰修族譜的基本目的和一貫傳統。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特別是近代西學東漸的新風吹來,何姓在修譜緣起,目的任務等方面在思想觀念上也不斷發生變化。撰修於20世紀30年代的浙江奉化《計然村何氏譜》,修撰者的目光與古代相比,已遠不是一家一族的“門戶之見”,是譜在《何氏源流考》中開宗明義地說道:“古時吹律定姓,凡數千年來庚續演進於世宙者,皆黃帝子孫”。他們沒有把本姓的族眾劃定在自家的圈子之中,而是以高遠的眼光,博大的胸懷把何氏家族從傳統的束縛局限中解脫出來,融人炎黃華夏的歷史長河之中,與時俱進,與國家民族共榮辱。
《廬江郡何氏大同宗譜》認為當時,世界潮流趨於大同,政治之道在於民主立憲,而民主立憲注重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應該自“族治”開始,而族治首先要規修族譜。譜序稱,何氏大同譜狹義言之是為了敬宗收族,廣義論之則是為了合群進化,以期天下一統。這種修譜思想顯然是受了清末君主立憲和民初世界大同思想的影響,客觀與否,畢竟是歷史的發展進步。
而1933年(民國十二年)何紹莊在《南海煙橋何氏家譜》序中說:譜系之重要在於社會道德不容滑墜。針對當時世風淺薄,人心不古的社會現實,恐年輕族人陷溺益深,將不知一家一族為何物,不知一己一身何所出。基於這樣的思想基礎,力倡修撰家族譜牒,教育青年,告知來者,以此來改造社會風氣。這種思想及方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之需要暫且不論,但至少說明,何氏族人修撰族譜的思想觀念受時代的影響在發生著變化。
家族文化蘊涵在家乘譜牒之中,何姓家族文化集中體現在“忠孝仁義”這個厚重的基礎之上,但與他族相比,又有他自身的明顯特徵
基本內容
何姓人世世代代以此為目標,生生不息,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實踐它,並力圖達到它的最高境界。家乘譜牒作為何氏家族對族史的總結和未來的昭示,忠孝仁義的思想在裡邊得到了貫穿始終的淋漓盡致的具體體現。
有些家庭和族譜索性把修譜這件事情就當作了宣示、實踐忠孝仁義思想的重要標誌。《青山里何氏家乘》就認為修譜本身是“仁人孝子所為,隱念於先代譜系,務必兢兢業業,五年一修,十年一纂也”。幾乎所有的何姓族譜里都有要求族眾貫徹踐履忠孝仁義思想的具體規定。《何氏家乘》中《祖訓》篇有“五不欺”之說:居家不欺親,仕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並且諄諄告誡族人:“終身行之者,其在此乎!”“無一刻不殫其心力,無一處不竭其精誠”。《崧里何氏宗譜》在《傳家訓銘》里對族中男性作出了“五不容失一”的家規,首要一條是孝敬父母,紀念先人“不得有稍差”。《球山義門何氏宗譜》中有“百行孝為先”的說法。廬江堂《何氏族譜》規定了對“忤逆不孝”之子孫實行懲戒的條款:鳥尚反哺,羊猶跪乳,“對親有岔戾之容,唐突之語,即為忤遂。該房長自應以家法責治。”諸如忠君愛國,敦親睦族,扶危濟困,體恤貧弱,關心孤寡等忠孝仁義思想都是何姓人的共識和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這些內容在何氏族譜中比比皆是。
豐富的何姓家乘譜牒
國有國史,家有家史。記錄中華5000年文明發展史的是二十四史等浩如煙海的史籍,記錄何姓人家族發展、變化的家史和族史,就是眾多的何姓家乘譜牒。“家乘”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家譜、家牒、族譜,即記錄家族世系和事跡的書。它一般包括一個家族的起源、播遷事跡,即這個家族生息、繁衍、婚姻、仕宦、經濟、文化、家訓、族規等豐富的家族史內容。我國現在可知的最早的譜牒是《世本》,它記載了黃帝以來到春
秋時列國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都邑、製作等。此後又出現了《帝王譜》《氏族典》《志氏姓》等早期的譜牒。魏晉南北朝以來,直到民國時期,我國修撰家譜的風氣都彳艮盛行,家譜數量也如汗牛充棟,枚不勝數。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能流傳至今的家譜卻並不多見。
具體而言,今天我們可知的,最早的何姓家乘譜牒,就是《隋書經籍志》記載的3卷本的《何氏家傳》。其次還有原本2卷,唐代時僅存l卷的《廬江七賢傳》,與《新唐書·藝文志》記載的2卷本的《何妥家傳》。但這些家譜族牒今天我們已經很難一見。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何姓家譜,都是隋唐以後修撰的,其中尤以清朝與民國時期的最多。目前所知,國內外尚有收存的何姓清朝與民國時期的族譜大約18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