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姓名測試 » 姓氏大全 » 郭姓遷徙

郭姓遷徙

郭氏族人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迭經盛衰榮辱,多次播遷繁衍,以其頑強拼搏的生命力和落地生根的適應性、遍布神州,拓展海外。

縱觀郭氏族人播遷繁衍的歷史軌跡及其分布地域,有四大特色:一是由秦晉魯豫等中原發祥祖地,向周圍地區輻射性逐步遷徙;二是隨著政治中心的南移和沿海地區的開發,由北向南波浪式漸次推進;三是適應環境,與世推移,體現出落地生根的頑強活力;四是不畏艱難,開拓進取,以其勤勞勇敢的精神,披荊斬棘,創立家園。遷徙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避亂避仇,做官為宦或商賈謀生等主動性遷徙;二是由於外族入侵,流徙放逐,或由官方組織的移民開疆。究其大規模遷徙的歷史背景,大都在戰火頻仍、社會動盪的多事之秋,大致分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兼併、魏晉南北朝時的五胡亂華、唐末五代的藩鎮割據和宋室南渡、明清移民等五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郭氏除留居於今河南、陝西、山西省外,已遷於山東、河北。至秦、漢時,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漢代及其以後的較長時期內,太原一直是郭氏的發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漢代又有居於今內蒙、甘肅、四川、安徽者。三國時吳國有富春人(今屬浙江)郭成。晉代有武昌人(今屬湖北)郭翻,聞喜人(今屬山西)郭璞於西晉末避亂徙居建康(南京)。唐初與唐末,河南郭氏曾兩次向福建遷徙:一是唐總章年間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在龍溪郭埭鄉安家落戶,又有將佐郭益,亦隨陳氏父子入閩;一是郭嵩隨王審知從弟王想入閩,家於新寧,子孫傳衍於仙遊、莆田及南安之蓬島鄉。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隨之逃到江南,居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兩廣,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台灣,後散居彰化、嘉義、高雄等縣,後發展為台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

一、秋風飄絮,春芽再萌

春秋之際,虢國被滅,郭氏亡國之民,猶如秋風飄絮,或被迫強制遷徙、或逃往異地他鄉,一部分人仍居於原地。但血緣紐帶仍把他們維繫在一起。“存亡繼絕”,保存和繁衍郭氏家族的宗祀、血脈,成為郭氏族人的共同宗旨。

據《春秋左傳》、《史記.晉世家》、《竹書紀年》等史書記載:晉滅虢之後,南虢公醜帶領族人出奔京師,依城郭而居,有東郭、西郭稱謂。此處京師指東周都城洛陽,城郭指洛陽郊區園池。秦末,郭氏族人高舉義旗,反抗暴秦。郭蒙、郭亭、郭忠等,因功封侯,形成太原、河南、穎川、東郡、馮翌五大望族。

在亡國、失地、宗族流離的情勢下,郭氏族人保存血統、延續世系的典型代表,一是山西崞縣的郭氏族人,二是汾陽的虢國後裔。《環球郭氏宗譜》第二輯收錄的郭紫俊《崞縣郭氏源流》載“遠祖為東虢貴族一支,最先被迫遷徙,當在戰國時代,遷居雁門關之南,即秦始皇所築內長城之崞山。崞字為遠祖所創。蓋有失封邑遷至一山地之慨。故在郭旁去邑加山,命名崞山,立堂號郭陽堂。崞山為軍事要地,亡國之民不如犬,郭氏族人充軍守邊,於是依山傍水築起堅城,後將地面擴平,縣治遷至崞山城,改原平為崞縣。縣治遷來之後,遠祖被迫遷往本縣同川上莊之北崗。定居北崗約50餘代。後遭天災,遷居南寨,至今又過了26代。上莊村郭姓有600餘戶,因遷居本村時代不同,俗稱三郭。

郭氏族人從崞山城到南寨已歷75代以上,若按慣例30年為一代計算,已達2250年以上,若再加上初次遷居崞山城的世系,估計可達80代左右,大約2500年。而這正是晉獻公假道滅虢的歷史時期,即公元前655年。崞縣郭氏屬最早被迫遷徙的虢氏後裔。五代時,後唐郭崇韜官拜承德節度使、兵部尚書,其先世代居雁門關,應是郭州郭氏之後。郭子儀為華陰支派,與郭州郭氏同源於虢國,屬同源異派。

《太平寰宇記》載:汾州府之虢城,是晉滅虢後,虢氏族人築成居之。今分布在汾陽、孝義等地的族人就是當年被迫遷徙的郭氏群體後裔。山西崞縣、陝西寶雞虢鎮、河南滎陽虢亭,三郭鼎足而立,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郭氏族人以秦晉豫三省為其活動中心區域的歷史。

被迫遷徙的郭氏後裔,還有甘、涼(甘肅、寧夏)一帶的西平郭氏。西虢亦稱城虢,位於寶雞東,是虢仲的封地。西周滅亡後,郭氏族人仍留原地,稱小虢,公元前687年為秦所滅。秦滅小虢之後,遷其民於西北戎狄之地。漢魏晉之際,西平郭氏人才輩出,成為西北一大望族。虢氏後裔被迫遷徙者,還有相當一部分流散到蘇魯燕楚大地。據《姓氏尋源》轉引《漢郭輔先生碑》記載,晉滅虢之後,其子孫後代輾轉流徙到湖北、荊襄一帶。西虢成為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的始祖;其餘三虢則成為太原、河東、穎川、馮翌、華陰等郭氏的始祖。

二、植根中原,衍生北國

郭氏族人經過戰國、秦漢數百年的休養生息,到魏晉時期再度勃興,漸成望族,隋唐時發展至顛峰狀態,枝繁葉茂,譽滿中原,成為北國豪門。

1、太原郭氏

太原郡為秦莊襄王時設定,治所晉陽(太原),當時的地域範圍包括雁門關以南,霍山以北的忻州、晉中地區。漢代的大司農郭全、昌華侯郭準、光祿大夫郭廣智等名公巨卿,世居太原陽曲。東漢一代宗師、儒林泰斗郭林宗出自太原介休。魏晉六朝時,郭淮、郭祚,又以其文治武功的宏偉業績,為太原郭氏平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太原郭氏一直保持士族豪門地位。唐初確定的山東八大望族時,太原郭氏位列其間。馮翌、華陰郭氏亦是太原郭氏的分支。因此,太原幾乎成為所有郭氏族人共認的發祥祖地。

唐中葉,由於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更成為普天下郭氏族人所崇仰的尋根祖地。汾陽郭氏名聲雀起,譽滿中外。座落在汾陽城內的汾陽王廟,是海內外郭氏族人朝宗祭祖的殿堂。北宋歐陽斐《集古錄》載:最早的汾陽王廟就建在汾陽,建廟時間為貞觀元年(785年),即郭子儀去世後5年,由汾寧節度使韓游環主持籌建,中書舍人高參撰文,右威衛倉曹參軍張誼書寫,碑立廟內。明萬曆13年(1585)汾州知州白夏將城北20里的大相村佛寺改建為汾陽王廟。萬曆43年(1615)知州楊伯柯在汾陽城南重建汾陽王廟。在汾陽三道溝有郭子儀衣冠冢遺址。原郭家村因郭曖曾居於此,故改名愛子村。

1994年10月30日,世界各地郭氏宗親聯誼會一行80餘人前往汾陽尋根祭祖,捐資修廟、修墓、刻碑,尋訪文物古蹟,編撰史書譜傳,汾陽名動一時,而汾陽縣之命名,據說也是因先有汾陽王,後有汾陽縣,由此而來。

2、河東郭氏

河東郭氏也是山西境內歷史悠久,人文發達的名門望族。河東歷史上特指我國黃河以東,即山西南部廣大地區。郭姓始祖郭序受封於河東,後來造就出郭璞等一代名人,使河東郭氏輝煌一時。

清光緒34年(1908),《菏澤縣鄉土志.氏族》中載:“郭氏,系出晉大夫郭偃,山西洪洞人,其始祖名權,明初遷居曹州,世居城東,傳世已25代。”

3、穎川郭氏

穎川郡為秦時設定,其地域在河南中南部、鄭州和許昌一帶,禹州為其中心。東周以來就是郭氏族人的聚居之地,大部分是東虢後裔。自鄭莊公滅虢之後,其族人流散於河南中南部地區。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生息,兩漢時期已成為郡中名門望族。東漢時刑法世家、一門七廷尉的郭弘家族最為著稱,而魏晉之際穎川郭氏更以智囊策士為人稱道。郭嘉、郭圖分別是曹操、袁紹兩大集團的首席謀士,各展奇才,縱橫捭闔,殫精竭慮,運籌帷幄,成為曹袁兩大集團鬥智鬥勇,逐鹿中原的決策核心,使穎川郭氏望重朝野。西晉哲學家郭象以好老莊,善清談而著稱於世。

4、馮翌郭氏

曹魏時改左馮翌置郡,治所在臨晉(陝西大荔縣),相當於今韓城以南、蒲城以東、渭河以北地區。馮翌郭氏出自太原,開派始祖是東漢太守郭孟儒。西魏兵部尚書郭彥,祖籍太原陽曲,其父郭胤曾任靈武令,遂家居馮翌。郭高亦是馮翌一代名儒,連當時的後秦國主姚興,也常把他請入宮中講治國方略。

5、敦煌郭氏

西虢滅亡之後,約在戰國之際由關中遷徙而來,魏晉之際繁衍昌盛,名人輩出。郭荷、郭禹以精通精義,雅辯談論聞名一時。隨董卓起兵作亂的郭汜,也是敦煌郡(張掖)人。

6、中山郭氏

中山郡相當於今河北中部定縣一帶,因城中有山,故稱中山。夏商時期,中山就有郭氏族人居住。漢景帝封其子劉勝為中山靖王。漢光武帝郭皇后、魏文帝文德郭皇后,均為中山郭氏。

7、昌樂郭氏

漢代昌樂為營陵縣,隋曰營丘縣,宋置安仁縣,相當於今山東館陶一帶,亦稱館陶郭氏。東漢郭林宗為開派始祖,是太原衍派。

三、播遷江南,蔚然成蔭

春秋戰國之際,已有郭氏族人為避戰亂遷居江漢平原。三國兩晉時,南遷郭氏族人日漸增多。如東吳散騎常侍郭踔、廣州刺史郭納、廣州部曲都督郭馬等,都是這一時期從北方遷居而來的。郭氏族人大規模的南遷,則是唐末五代及宋元時期,其中郭子儀後裔南遷支派最多。

1、郭子儀長子郭曜衍派

據福建長樂郭氏譜記載:郭曜有四子:銳鋒鏈奇。銳無記載,鋒有二子:長曰岩,無記載,次曰嵩,為南遷始祖。郭嵩於唐末遷居河南固始,五代後梁開平4年(910)南遷福州,居於新寧縣芝山,建汾陽王廟,後改名福惠寺。所居之地稱郭坑,以示不忘郭氏之本。後世繁衍,分遷於霞浦、長樂、福清(玉融山南陽村、馬山西)、莆田(魏塘郭埭、涵頭)、羅源、建寧、仙遊(大蜚山、碧溪)、泉州(高桂坊、土門)、晉江、惠州、惠安(城北門外東赤程村、郭厝)、閩縣、杭州、富陽(郭家村)、澤朗、延平一帶,並渡海遷台、遠播海外。

南遷有一支派遷居西安、漢中、西鄉縣。

郭鋒有一後裔郭在徽,五代時遷居南京,後代遷居江西吉州,聚居廬陵(吉安麻岡)、吉水(杜源、相木塘)、安福(白石)一帶。南宋時郭亮一支遷居湖南桂陽。元代郭益塤由吉州遷居廣東(南海)、海南、海外。

2、郭子儀三子郭晞衍派

郭晞後裔在五代時入閩平亂,定居閩中,府第在興化。後分三支:一支為柳江公,居泉州惠安白城;一支為柳海公,居漳州龍溪之大棚;一支為柳溪公,居龍溪之塗仔里。

3、郭子儀六子郭曖衍派

郭曖妻為昇平公主,族大人多,有七支裔脈分遷於江西太和、杭州富陽、江蘇南京、泰興、丹徒、潤州、鎮江、安徽亳縣、湖南麻陽等地。歷代更迭,後裔再遷居福建、四川、雲南、貴州、廣東等地,並飄洋過海,遷居異域。郭曖後裔有一支遷居山西沁水縣,後代再遷居亳州。元末郭益任淮安太守。明正德8年,郭憬任福建建安縣丞。郭曖有3子遷居山東單縣、棗莊、汶上,後分遷於魯北、魯中、膠東以及冀南等地。

4、郭子儀七子郭曙衍派

由汾陽遷居河南光州息縣,後轉徙浙江寧波、鄞縣等地。

5、南遷其他郭氏族人

唐末之後,南遷郭氏族人支派繁多,分布很廣,主要有:①郭春江蘇丹徒世系:郭曖-郭進-春江(丹徒馬跡山)-郭孟-仲正(遷北港)-後裔遷居揚州、雲陽、鎮江等地。②郭英南京世系:郭曖-郭英-郭興-郭才(江蘇泰興太平南盛莊)-郭鎮-珍-昌-良-勛-守乾等。③郭永清湖南麻陽世系:郭曖後代遷居江蘇宜興,再遷麻陽石羊哨嚴床坪等地。④江西廬陵郭氏:郭子儀長子郭曜四傳郭在徽為廬陵開派支祖,後遷居閩、粵、湘等地。⑤安徽肥東郭氏:郭榮益為支祖,明初由宣州遷居合肥古城集。後代遷居和州新塘圩,一支遷居肥水撮東鎮。至光緒年已傳至20餘代。⑥湖南三湘郭氏:族譜記載為郭子儀後裔,宋時廣國公居湖北麻崗。明時萬聖公徙居湖南澧縣,振溫公徙居常德武陵。子孫散居湖南各地,通稱三湘郭氏。⑦廣東大麻郭氏:先祖由江西遷居福建寧化石壁,後遷上杭,南宋末徙居大麻。

四、徙居瓊崖拓植台灣

富有開拓進取精神的郭氏族人是最早開發海南、拓植台灣的重要成員。

1、漂洋過海徙居瓊崖

郭子儀後裔於唐末遷居福建莆田,南宋時元吉、元音兄弟出仕海南,定居文昌,後裔遍布全島。其間,瓊崖郭氏子孫飄洋過海,遠涉新、馬、泰。乾隆年間,經瓊州府正堂批准,修訂族譜,民國年間,瓊崖郭氏再次續修族譜。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馬泰郭氏族人,多次赴瓊尋根問祖,謁祖朝忠。

2、篳路藍縷拓植台灣

據統計目前台島有2300萬人口,96%以上的人根在大陸。在100個大姓中,80%以上來自福建,16%來自廣東。台灣有郭氏族人26萬,占11.3%,名列第14位,分布在台北、高雄、台南、台中等地。這些郭氏族人均稱汾陽王郭子儀後裔,並以太原、汾陽、馮翌、華容為其郡望堂號。郭懷一是明末鄭芝龍部的重要將領,定居台南士美村一帶。1652年(南明永曆6年)8月12日,聚眾起義,為****荷蘭殖民地統治,壯烈犧牲。後代人丁興旺。

南明永曆年間,龍溪縣郭由抱遷居台南麻豆,四世郭煥為,下傳八房,是為郭八房。雍正年間,郭光傳遷居台南縣。乾隆年間,郭其讀遷居澎湖。郭振德遷居台北。康熙年間,郭錫留遷居彰化。乾隆年間,郭元記兄弟遷居台北金山、萬里。平和縣的郭光天、郭朝求遷居台北瑞芳、桃園龜山等。康雍年間,惠安的郭順宜、郭奕榮遷居彰化鹿港、新竹香山。同安的郭行足、郭盤衍遷居基隆、苗栗等地。郭恭亭、郭百年等遷居新竹、南投等地。廣東大埔縣的郭宏烈遷居苗栗,饒平縣的郭德奇遷居嘉義。廣東海陸豐、梅縣的郭青山、郭有鳳遷居苗栗。

五、中山郭氏創業香港

香港永安郭氏祖籍廣東中山縣永安村,南宋淳佑年間,郭致政廣東南雄鹽場總管,定居香山。清末,23代裔孫郭炳輝、郭泉、郭樂兄弟到澳洲墨爾本、悉尼謀生,創立永安果欄,1907年在港創永安百貨公司、保險公司。後人郭琳爽是上海工商聯副主任,郭棣活任廣東省副省長。

號稱東南亞洋雜大王的郭得勝,祖籍中山縣石鼓村。日本侵華期間逃難澳門,開設百貨商行,戰後定居香港,創立新鴻基企業。1993年,新鴻基地產市值160多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