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姓名測試 » 姓名知識 » 說名道姓:二十四、說字

說名道姓:二十四、說字

二十四、蔣介石並不是個名字——說字

當代中國人,名字合一,一般說來只有一個正式的稱謂。不過,我們對字這一稱謂符號並不陌生,因為很多歷史名人,名與字同樣留傳百世。如孔丘字仲尼,幾乎無人不知;秦末農民起義首領之一陳勝,因為《史記》中的《陳涉世家》一篇,其字陳涉也因此留傳下來;三國時“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中”的諸葛亮,由於有了“孔明借箭”等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而“揚字千年”;至於岳飛字鵬舉,李白字太白,譚嗣同字壯飛,也是廣為人知的吧。

還有一個事實,就是以字抑名。一個鼎鼎大名的歷史人物,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以字留傳後世,大名反倒鮮為人知,這種例子也不少。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些名句出自哪裡?《離騷》;作者是誰?脫口而出的常常是——屈原。事實是,原是字,屈平才是其大名。再有,著名教育家葉紹鈞,字聖陶;作家許贊堃,字地山;詩人劉復,字半農。相對而言,名與字哪個更響亮?自然是葉聖陶,許地山,劉半農。此外,我們叫“蔣介石”叫了這么些年,而稱蔣中正的卻微乎其微,這也是典型的一例。

關於字的產生,眾說不一。筆者以為,或者與巫術迷信有關。我國周朝,社會生產力低下,文明程度不高,人們敬重神明,相信巫術。其中一種巫術,在世界許多民族的蒙昧時代都曾流行過,有的落後民族至今仍保留著對它的信服。這種巫術告訴人們,名與人的肉體有一種超自然的聯繫。具體地說,當有人詛咒另一個人的大名時,詛咒會生效,災難就會降臨到被詛咒者的身上。就是說,當時的詛咒比今天的槍彈更令人畏懼,這不僅因為它能帶來生命危險,更嚴重的是,被詛咒者防不勝防,因為詛咒者只需知道你的大名,而不用追尋你的行蹤,走進槍彈的射程之內。

如何防備呢?唯一的辦法是把名嚴加保密,不讓人知道。可是,名的發明,原是為了平常互相區別、稱呼,談論起來方便的,如今彼此保密,除非極親密可靠的人,否則根本不讓知道,由此帶來的不便是可以想見的,這樣,字就應運而生了。它原始的職能,類似“假名”,是一個人的代號,卻沒有大名的“莊嚴”,即不與人的肉體發生什麼神秘的感應關係。

隨著社會的進步,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不再相信“詛咒生效”說,因此,大名也用不著保密了,可是字即產生,仍是運用廣泛,但與名仍有相對的職能分工。

一般而論,名是留著自稱的,對人稱自己的名,是一種謙虛與禮貌。比如,據《論語》記載,孔子為顯示自己“聖人”的謙讓有禮,在學生面前常自稱“丘”。再如,貴為帝王的曹丕在《與朝歌令吳質書》中說:“五月十六日,丕白……”這兩個,還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一般地說,自稱名的場合,常是下級面對上級,臣子面對君王,晚輩面對長輩。

同樣地,稱謂對方時,便以稱字而為禮貌。尤其是下級談及上級、臣子談及君王、晚輩談及長輩,絕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稱字。至於平輩之間,為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也以稱字的多。如西漢李陵《答蘇武書》:“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子卿自是蘇武的字。我們再舉一個反面的例子。唐朝大詩人杜甫在成都時,曾作嚴武幕僚。一次醉酒後,杜甫竟當著嚴武的面說:“不謂嚴挺雲乃有此兒!”因為失言,他竟直呼嚴武父親的大名。這下可把嚴武弄火了,他頓時暴跳如雷“杜審言之孫敢捋虎鬚乎?”杜審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嚴武回罵又升一級,況還加了公開的威脅,可見當時稱謂要求之嚴格!

那么,上對下,又該如何稱謂?相應的,自稱便可稱字,稱人自可稱大名。倘是自稱仍是用大名,稱呼他人卻用表字,那就是表示極大的尊敬,給了對方天大的面子了。比如漢高祖劉邦曾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是留侯張良的字。據《史記》記載,劉邦在下屬面前一向是倨傲無禮的,在這裡竟對張良以字相稱,一方面,說明當時稱謂之禮甚盛;另一方面,大概還沒有忘記張良為劉家天下立下的汗馬功勞,心中涌動著感激的情緒吧。不過,唐宋之後,這種謙虛之風便難得一見。只有一例,慈禧太后為嘉獎東閣大學士閻敬銘,曾當面閻字“丹初”而不呼其名。閻敬銘始而以為聽錯,不敢相信;繼而感激涕零,唯唯不能語。

透過這稱謂與禮儀結合而生的繁雜的帷幕,我們仍能清楚地看出,大名是莊重而珍貴的,表字則顯示出隨意性。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想,名與字後期職能的分工,仍未完全脫離字之所以產生的歷史窠臼。

仔細推敲古人的名與字,我們會發現,名與字,往往是互有關聯的。比如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的字義十分相近;再如毛澤東,字潤之,“澤”與“潤”含義也相近;岳飛字鵬舉,“鵬舉”就是對“飛”的進一步解釋與深化。……那么,是否可以說,古人取字,多似其名?

這就涉及到古人取字的方法問題。很明顯,取字方法十分複雜多樣,難於一一概括,在此,我們擇其常見、主要的幾種,略作介紹。

其一:取字最常見的方法是名與字含義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釋的作用。這方面的例子我們上面已經舉過幾個,不妨再信手找幾個: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字國瑞,瑞與璋原義都是玉器;古代著名文藝理論家,《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字箭和,勰、和同意,隋朝時一代才子袁枚字子才,“枚”有樹幹之意,“才”正是對枚的解釋與深化。

其二:名與字所取文字的含義正好相反相對。比如韓愈字退之,黃損字益之,徐退字進之,“愈”與“退”,“損”與“益”,“退”與“進”,都正好可組成反義詞,如此在姓名家族中搞中庸調和,卻也別有趣味。

其三:由此及彼,於聯想中識雅趣。如關羽字雲長,蕭鑒字宣徹,由鳥兒的羽毛連想到天空的浮雲,由“以鏡為鑑”推想而及明徹。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文人雅趣其多,因而取字的方法也十分有趣而多樣,不是簡單的概括所能完成的。比如,宋玫字文玉,尤侗字同人,蔣伊字尹人,姚椿字春木,這是拆其單名而成;陸龍字在田,錢謙字受益,高明字則誠,李宗仁字德鄰,這一種又是根據某一成語而來:此類成語分別是:

“見龍在田”,“謙受益”,“明則誠”,“德不孤,必有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