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排行起名
按排行起名
名字還是民族心態的反映。如民間有重男輕女的習俗,這一習俗反映在名字上,是有些生了女兒的父母把生兒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胎上,並通過女兒的名字反映出來。關於這點,有人講了一則笑話,大意是說,一對夫妻接連生了五個女兒,仍想生個兒子,於是便為女兒分別取名為招娣(弟)、引娣、盼娣、想娣、邀娣,等生了第六仍是個女兒,只好打消了再生孩子的念頭,取名“絕招”。這則笑話講的當然是多年以前的情況,但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名字所反映的民族心態是何等的清楚、直接!
人的名字有時還有明顯的時代性和紀念意義。上述這些,無不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一見這些名字,我們就很容易知道他們出生的時代。此外,如春生、豫生等名字,則是為了紀念出生的時間(春天)或地點(豫,今河南省簡稱),有著顯而易見的紀念意義。
我們中國人的名字有時還是家族或兄弟姊妹中排行的代表字。如人們熟知的《紅樓夢》中賈寶玉一家,在寶玉一輩人中有賈珍、賈璉、賈環、賈珠等,他們不是同胞兄弟但屬同一家族,因此名字中共享“王”旁,並以此作為他們排行的代表字。同樣,賈寶玉父輩賈敬、賈政等共享“支”旁,子輩賈薔、賈蓉等共享頭,這“支”“4”也都是排行的標誌。
排行起名,一般分為兄弟大小次序排列和嚴格的字輩排列。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差別。兩者相同之處在於,按族譜字輩起名的人,從廣義上來講,都是一輩的,都是兄弟姐妹;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兄弟排行是以孩子出生年月先後確定的,而輩次排行是未出生前,甚至是很早之前就已確定了的。
我國古代為了對兄弟排行加以區分,便以老大為伯(盂)、老二為仲、老三為叔、老四為季。這種排行方式盛行了許多年,我們從許多古代名人的名字中都能看到這幾個排行標誌。如孔子排行老二,便起名仲尼。
漢代以後,由於伯、仲、叔、季只能為兄弟四人排行起名,如果兄弟超出四人便受到限制,於是有人又增添了大、中、少、長、次、元、幼、稚等字作排行用。一些古人名字中凡帶有這幾個字眼的,一般按用字所代表的意思,就知道他排行第幾。不過,隨著我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這種排行起名的方法逐漸被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