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與國名命名中的五行學問
也許“女真”改民族為“滿”,“金”改國號為“清”,“滿、清”二字所寓意之水克勝“明”字所寓意之火,純屬歷史的巧合,然自唐朝以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國號,其五行寓意又恰巧都符合五行逆克之理,難道也都是歷史的“巧合”嗎?
唐朝稱為“東土大唐”,其場為土;宋朝之“宋”顯示木場,木克土;元朝原為金國,屬金場,金克木;明朝之“明”為火,屬火場,火克金;清朝之“清、滿” 從水,皆顯示水場,水克火。這樣就形成了土← 木← 金← 火← 水← 土一個完整的五行克鏈。
古人取名,大至帝王將相,小到黎民百姓,都非常注重五行理論的運用,因為他們認為天地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世間諸般和諧皆由於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取名”就是按照這種原理去實現五行的平衡。
在一個家族中,有每一輩取一行、輩輩相生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孫就是按五行相生關係取名,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成祖一朱棣(木)→仁宗──朱高熾(火)→宣宗──朱瞻基(土)→英宗──朱祁鎮(金)→憲宗──朱見深(水)→孝宗──朱佑樘(木)→武宗──朱厚照(火)→穆宗──朱載 (土)→神宗──朱翊鈞(金)→光宗──朱常洛(水)→思宗──朱由檢(木)
明朝皇帝取名以五行相生為準則,其用意顯然在於讓讓這種“五行生鏈”保佑大明江山在其子孫後代中代代相傳、循環不止,然而最後卻被能夠克勝“明”火的“清”水所推翻,最終未能逃脫“五行克鏈”的歷史規律,看來無意乃偶然之有意、偶然乃無意之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