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喜歡單字名字
如上編所述,我國近年流傳著一種“同名成災”的說法,意思是說同名的人太多,簡直成了一種災難。我們暫且不論這種說法是否有點危言聳聽,言過其實,但同名的人多也是事實。至於同名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比如由於我國的姓氏使用過於集中,將近85 %的人只使用100 個大姓,而能夠被起名用的字又十分有限,造成同名不可避免。此外,從起名的角度看,有些原因是與起名方法不當有關的。這種起名方法不當,最主要的又是盲目跟風,一味起單名。
故而,為了減少同名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起單名也是一條重要的禁忌。單名也叫單字名,與單姓合稱兩字名,並以此區別於起雙名(雙字名)的三字名。如果我們回顧我國的起名歷史便可發現,我國起單名的習慣由來已久,並且曾是漢唐時期起名的最大特點。當時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如漢高祖劉邦、漢垂相蕭何、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楊堅、大詩人李白等都是單名。三國名人諸葛亮、晉武帝司馬炎等人的名字雖是三個字,但因為是複姓,論名字仍然是一個字,屬於單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那時人起名還崇尚古樸,起單名要比起雙名簡單容易;再就是因為王莽在兩漢之際推行雙名改單名制度有關,其詳情已見本書此前有關部分所述。這裡需要補充的是我國那時人口還不多,儘管也有不少人因為起單名而同名,但總體上的數量不多,而古人也沒有發出類似於今天的“同名成災”的呼籲。今天因為起單名而同名,與漢唐年間的情況相比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出現的原因也更為複雜。
我國在宋代以來一直流行起“譜名”或“字輩名”, 起出的名字雖然像起單名一樣只有一個字屬於自己,其他兩個字分別屬於家族和同輩人,但由於與姓氏合在一起成了三字名,而各家、各代人之間的姓氏和字輩派語的差別又~般較大,因而儘管宋代以後的人口與漢唐相比有大量增加,甚至清代全盛時期的人[ll 多達4 億,但由於起單名的人不多,同名現象並不突出。只是在開始於20 世紀20 年代前後的新文化運動以來,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社會上要求人們與舊傳統決裂,要“打倒孔家店”,在廢除於名字之外起“字’,的習慣的同時逐漸出現起名簡單化傾向,並美其名曰簡潔明快,其結果是起“譜名”或“字輩名”的人越來越少,在姓名中剩下的也只有家族的名字“姓”和一個字的個人名了,單名風氣於是大開,同名之風也愈演愈烈。根據有關方面對1900 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起名特點的研究,發現北京同名最多的前20 個名字在20 世紀50 年代以前都是雙名,60 年代後才有單名進入前20 名排行,而70 、8 儀90 年代前20 名全部是單名,2000 年後的名字中又有雙名增加的趨勢二同樣,上海人名字的變化規律與北京大體相仿,只是從50 年代起就出現單名進人排行榜前20 位,而雙名在2000 年後已經超過排行榜半數。從統計數字來看,在從雙名進人單名和單名進人雙名的過程中,上海的變化趨勢要比北京更快一些。此外,廣州各年代的名字變化規律與北京、上海又有不同,其基本特點是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人的名字單名居多,尤其是30 年代前單名占多數,50 、60年代排行榜前20 名全部為雙名,70 、80 年代後單名逐漸增多,而90 年代前20 名全部是雙名,2000 年後單名又重新出現在前20 名排行中。
至於二市目前同名最多的人,北京的前10 名依次是張偉、王偉、李偉、劉偉、李靜、王靜、張靜、王芳、劉洋、張勇,上海是陳潔、張敏、張偉、張燕、王秀英、張秀英、張磊、王偉、陳燕、張傑,廣州是陳志強、黃志強、李志強、陳偉強、陳俊傑、陳妹、梁妹、黃俊傑、陳志明、陳麗華。三市之外,目前已知的城市同名統計結果還有天津前10 名依次是張偉、劉偉、王磊、王偉、王靜、李娜、李靜、張磊、李偉、劉洋,重慶是張勇、陳勇、劉勇、王勇、李勇、楊勇、陳偉、張偉、劉洋、李偉,杭州是王芳、陳燕、王偉、王燕、陳潔、陳偉、陳杰、陳敏、李萍、陳超,南京是王秀英、張秀英、陳秀英、王芳、王偉、李秀英、張偉、張敏、王軍、王萍,瀋陽是劉洋、王丹、張偉、王偉、李丹、李偉、劉偉、王麗、張麗、王靜,合肥是王芳、王偉、張偉、王勇、王軍、王磊、張勇、王俊、張敏、王敏,等等。若把全國31 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同名最多的名字放在一起統計,其前10 名則是張偉、王偉、李偉、劉偉、李靜、王靜、張靜、王芳、劉洋、張勇。由上可見,我國目前同名最多的人幾乎都是單名,起單名的習慣大約是從“文革’,開始的,一直持續了幾於年,如今雖有好轉,但仍有不少人熱衷起單名。關於我國流行的起單名習慣及單名的具體使用情況,還有一些抽樣調查結果可供我們參考。甲在1984 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字處曾對174900 人的名字進行抽樣抽查,發現單名有21400 個,占總人數的12 . 2 %。
1989 年,他們又對570822 人的名字進行抽樣抽查,發現單名有49405 個,占總人數的8 . 7 %。同時,他們還發現單名的重名率大大高於雙名的重名率。如在1 984 年的抽查中,雙名的重名率為22 . 9 % ,而單字名的重名率為54 . 2 % ; 1989 年的抽查中,雙名的重名率為犯.4 % ,而單名的重名率則為67 . 7 %。以卜還是對幾十萬人的抽樣調查,如果是全國十幾億人進行統計,單名的重名率之高是不難想見的,相關研究者估計一會達到90 %以上。由於單名的重名率太高,為當事人和社會帶來的問題也更為突出。據一個戶籍統計資料顯示,天津叫張穎的人在1955 年還只有54 個,到1977 年則增加到197 個,1990 年更達到213 個。其中一個9 歲的女孩張穎因患急性腸炎由母親帶著到某醫院就診,在藥房取藥時,與另外兩個叫張穎的孩子不期而遇,藥房的大夫喊張穎拿藥,患腸炎的張穎的母親手便伸了過去。當藥房的大夫再喊第二個張穎時,發現第一個張穎把第二個張穎的藥取走了。那是治風濕性心臟病的藥,誤吃的後果不堪構想。而偏偏取藥單和病歷卡均沒留下孩子的住址,大夫心急如焚,急忙給附近的幾個派出所打電話查詢,結果一下查到40 多個叫張穎的女孩。
幸虧這個患腸炎的張穎的母親明智,給孩子吃藥時看了看藥名,發現有誤,回過頭去找大夫,才避免了一場意外的醫療事故。關於起單名給人帶來的不便,事例幾乎俯拾即是。仍以天津市為例,天津單名偉字的多達95351 個,其中有5683 個王偉,4646 人叫張偉,此外還有4483 個劉洋,4112 個李莉,3976 個劉靜,1958 個王剛,1927 個李軍,1761 個張強,1256 個王芳。其中的一個王偉是籃球教練,有次帶隊到外地參加比賽,沒想到對方球隊的教練也叫王偉。結果比賽現場笑料百出,解說員分不清誰是誰的教練。裁判在叫暫停、讓換人時也昏了頭,弄不清是哪個隊的王偉在喊暫停,哪支球隊的王偉在叫換人。不僅“王偉”難,有個張偉有次要從網L 搜尋自己的信息,當輸人“張偉”這個名字後竟然出現了751000 個網頁,才發現要查到自己的數據比大海撈針還難。還有一位祖籍天津、在四川工作的李小姐,有次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機會到天津尋找舊口的一個好朋友王芳,發現她過去住的地方已經拆遷,沒人知道搬到了哪裡,無奈之下求助民警,沒想到在電腦上查到1256 個與朋友同名同姓的人,其中符合性別、年齡等條件的就有一卜百個,民警聯繫了20 多人都不是那個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