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音韻起名的習俗
根據音韻起名的習俗
依音韻起名字,最近很流行,特別注意的是名字的音首先要響亮明朗。除了這個基本要求之外,名字的聲韻還應該富有樂感,叫起來琅琅上口。還要注意意義要好,不然要鬧出笑話來的。
讓人聽得清楚明白,是對名字聲韻的最起碼的要求,否則名字的交往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得到體現。因此,起名的時候,就應該儘量避免使用聲韻啞仄的字眼。一個聲韻啞仄的名字和一個聲韻響亮的名字給人的感覺自然會有所不同,讀來啞仄自然會讓人聽來??會使人聯想到名字的主人同樣是缺乏銳氣鋒芒,老氣橫秋的人。然而一個讀來響亮,聽來清晰的名字效果則大不相同,會使人聯想名字的主人光明磊落、氣勢恢宏等。毛澤東的名字,最後一個字聲韻極其開闊有力,陰平聲調又使韻律平穩悠長,富有很強的穿透力。
我國語言的特點之一即是富有變化,要求寫詩作詞要講究韻腳,而且駢文、對聯等等都要講究抑揚頓挫,姓名自然也概莫能外。正是基於這些要求,起名時就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個名字是否動聽要注意聲調的搭配。
一般來說,姓名的幾個字最好不取同聲調的。另外如果姓是複姓,而且複姓的兩個字是同調的,比如,東方,那么起名時若取單名的話,這一個單名用字就不要和姓氏字同調;若取雙名,則雙名第一個字不要和姓氏字同調。
二要注意聲韻母的配合。
我們起名字,自然要力求好讀,避免繞口,這就需要加以注意,不使所取的名字的幾個字出現上述情況。
文字被人讀出來就會有高低不同的發音。有的字音響亮上口,好聽悅耳,有的則生澀、拗嘴、刺耳。因此,起名時還要講究字的發音。名字從字義上考慮還不夠,在起名時既要考慮字的意義還要兼顧字的發音,使名字叫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
要做到名字動聽,具體做法如下:
①儘量避免易誤解的諧音。
一字多義,一義多字,數不勝數;一字多音,一音多字,更是難以窮盡。
例如:有的人用楊偉作名,讓人聯想“陽痿”。“偉”與“偽”,“死”與“思”,“朱”與“豬”,“石”同“屎”等等。用這些字為人名的字要慎重,否則便會致人於尷尬的境地,使人覺得彆扭難堪。比如“徐偉”,聽起來竟成了“虛偽”,“吳廉”像“無臉”,“胡莉”變成“狐狸”,“馬虎”被戲稱“馬虎”,“朱非”被諧稱“豬肥”等等。因而起名時要儘量避免出現這種局面。
②要避免取用生澀拗口的字詞。
有些漢字冷僻拗口,讀起來十分費力,聽起來也不朗暢。名字作為一種常用的字,如果生澀怪異就易惹人厭煩。這怪僻的名字雖說重複率低,但給人不朗不暢,很彆扭的感受,也應該棄而不用。
③要講究字音的韻律和諧。
中國的唐詩宋詞,流傳得久遠和它讀起來朗朗上口是有一定關係的。就是兒童背誦起來也是很容易的。漢字的音韻是一門極大的學問,同樣一些字,合乎音韻節律地組織起來就會動聽悅耳,反之就可能極難聽。人們喜歡唐詩宋詞,是因為他們在作詩填詞時都非常講究詞的聲韻節律。詞還是根據詞牌填寫的,用於吟唱,從而使宋詞有著極強的樂律性和動感,富有感染力。
起名字的音韻注意避免如下三個方面:A。力避聲母相同。
聲母是指漢字音節開頭的輔音,如果姓名名字的聲母相同,讀起來就不響亮,而且很繞嘴。例如“李梨”這個名字的聲母都是“L”,所以不好聽;“王武”這個名字也犯了同樣的毛病,既逆耳又頂舌。
B。力避韻母相同。
韻母是指一個漢字的音韻,除聲母外其餘的音素。起名時,如果名字的韻母相同,讀起來也不響亮。例如“張廣旺”(韻母都是ang)這個名字就不太好聽。還有“於玉秋”等等。
C。力避同聲組合。
漢字的字調同聲組合,也就少了聲調的變化,當然也就沒有音樂節奏感可言,起出的名字,也就不響亮,不好聽。
自然,姓名各字的音韻組合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總的原則是儘量講究好聽、響亮,使名字富有音樂性和節奏感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