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寶寶特徵起名
根據寶寶特徵起名
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使企盼已久的父母和親人獲得了添丁進口之喜,使他們從此有了作為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外公、外婆等的義務和責任。有些年輕父母由於事先沒有給孩子準備好合適的名字,事到臨頭卻突然變得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樣去給這小生命起名。其實,如果說在孩子出生以前作為父母的因毫無頭緒而無法給孩子起名的話,那么在孩子出生以後,見到了實實在在的孩子,起名的靈感應該最容易調動起來。其中,利用孩子的特徵起名便是一種好方法。事實上,在我國古代,民間一直就有利用嬰兒特徵起名的習慣。如在商周之際,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生下來的時候,手中的紋理有點像是“虞”字,後來便被起名為“虞”。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名“友”的公子,名字的來源也是因為剛生下時手心的紋理像“友”字。此外,春秋時有位生下來肩膀上長有一塊黑色胎記的人,後來便被起名為“黑肩”。另外,在衛國,有位公子生來黑背;在楚國,有位公子生來黑腿,二人後來都分別以“黑背”、“黑肪(舷即大腿)”為名。更有甚者,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的兒子晉成公,出生的時候因屁股上長了顆黑痣,就乾脆被以“黑臀”起名。上述這些名字,有的源於嬰兒的手紋,有的源於嬰兒的胎記,可見在古人眼裡,嬰兒出生時的特徵是完全可以人名的。
又如,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名丘,這一名字也是根據他生下來時的頭形而起的。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在孔子出生以前,他的母親顏氏曾專程到曲阜郊外的尼丘山去祈求上蒼賜給她一個男孩,十月懷胎後果然生下了他。他剛生下來的時候,頭形不像別的嬰兒那樣圓圓的,而是尖尖的像個小山包。由於有這一突出特徵,加上他母親曾在尼丘山禱告過,於是便為他起名“丘,,。古代像孔子一樣名字來源於頭形,是古人以嬰兒特徵起名的又一種情況。此外,占代還有一些根據皮膚顏色起名的例子。如孔子弟子曾點,生來皮膚白嫩但有斑點,父母在為他起名時,不僅因為他有斑點而為他起名‘·點’,,而[I_還根據他皮膚白嫩的特徵為他取字“哲”。南朝初年,-位姓劉的官員生下來就皮膚黝黑,並且深眼窩、高鼻樑,模樣像匈奴(胡)人,於是便被起名為“黝胡”(意思是黝黑的胡人)。這一名字,同樣反映了他生下來時的突出特徵。用出生時的特徵為孩子起名,不僅過去有,今天也不少見。如在浙江南部一帶,曾流傳著一種根據孩子重量起名的風俗。
這種風俗是當孩子生下來以後,父母要把孩子用秤稱一稱,然後再根據孩子的重量起名字。如果孩子6斤重,便起名一,8斤重便起名“八斤”,是7斤3兩、9斤2兩,便起名“七隻”、“九二”。這種起名方法,實際上也是嬰兒特徵起名法之一。又如在北方的一些農村,也十分喜歡用嬰兒出生時的特徵起名。如果孩子生來健壯,就起名“結實”;生來委靡不振,就起名“拴住”(怕不能成活);生來皺紋較多,便起名“多”(皺紋多)。當然,在城市,也有這種起名習慣。如孩子生來會笑,便起名“笑”或“曉”(笑的諧音);生來較胖,便起名“胖胖”或‘嘟嘟,,。這些也都是由嬰兒特徵而來的名字,當然,這樣的名字聽起來雖然親切可人,但未必都能登大雅之堂,因此,不少這樣的名字僅是孩子的乳名,只在家裡或親朋圈內流傳,在正規場合還有一個正式的名字。由於孩子出生時的特徵比較具體,用這些特徵起名又比較受限制,因此是不太利於想像力的充分發揮的,起出的名字也多粗俗欠雅。加上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和起名習慣,我們現在也不可能為孩子起黑臀、黝胡之類的名字。但我們可以由這種起名方法得到某些啟示,或者利用這種方法為孩子起出有紀念意義的乳名。